新闻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速递

山西文化之旅——图书馆分工会健康营活动

发布时间:2016-12-31浏览次数:12


原发布日期:2012-10-31  原浏览量:1170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有话儿留

……

这首山西民歌似乎不仅描述了当时小夫妻之间难分难舍的绵绵之情,还给人留下了山西人民迫于生计的艰难印象,然而,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地方不是北上广,而是山西。

2012年8月15日,图书馆的30多人大团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山西之旅,8天的旅程结束,觉得山西还是中国最富有的地方——文化富省。正如有人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在平遥:聆听古城、古街讲述尘封的历史。到达平遥,下起了小雨,天空灰蒙蒙的,似乎古城的厚重也因此表现得更加突出,这座用来军事防御和防洪挡险的古城现已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南城门口被围栏围起的历经千年马踏车碾的条石路面是我们对它悠久历史的最初体验。登上城墙,四周环顾,发现整个古城轮廓如龟,六座城门便是乌龟的头尾和四肢,也许是人们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永世长存。

有人被城墙上的生动的雕塑所吸引,学着他们的样子来拍照,俨然成了这里的社区警卫。广东团的游客还会被砖墙瓦顶的四合院吸引,然而与北京、安徽等地四合院不同,平遥房子半边盖,雨水顺势单边落下,有“四水归堂”的说法。

看票号:探访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票号是中国古代的银行,“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它诞生于平遥古城的西大街,中国从此产生了一种专业化、网络化的货币汇兑机制,南北大地因此卸下了实银运送的沉重负担。古城内交通纵横交错但并不凌乱,街道两旁的市楼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已显苍老,但风骨犹在。

从“日升昌”的旧址还可以清晰看出当年的银行架构,三进式的穿堂小院,融合了民居与商铺的特色,建筑风格和规模都具典型,然而,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日升昌”的前身后世、兴盛衰落,这大概与我们的职业有关吧。

随着近代银行的兴起,票号的经营方式比之落后,平遥票号在经历了一百年的辉煌后逐渐衰落,更由于山西票号与清朝政府的经济相互依存,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被推翻,票号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逛大院:细看晋商演绎的人生百态。参观完当年山西商人的工作场所,导游带我们来到他们的生活场所: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

和许多普通的游客一样,来山西之前,只知道晋商大院的代表是乔家大院,以及与乔家大院相关的点点滴滴,然而,和王家大院比起来,乔家大院已然成为“小家碧玉”了。王家大院的气势让人大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感受。在明朝的某段时间,王家营造了总占地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巨的建筑群体,远比占地15万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宫庞大。王家大院凡堂必有楹联,凡门户必有匾额。它们诗书气华,意境悠远。不仅增添了宅院的儒雅之气,还赋予每幢院落妙不可言的精魂神韵。

大院吸引着很多现代游客,人们来参观建筑,更是来领略这种逝去已久的人生风采。 身临其境,才知道这里处处有故事,步步有惊喜。才明白梅花、兰花、菊花、四季花还有另一层寓意,才明白狮子、大象都有这样、那样的讲究,就连一扇小小的窗户也弄得风情万种。

登五台山:领悟超凡脱俗的佛教文化。像天下名山一样,峰峦叠嶂,树木葱茏,但因为伽蓝寺宇的遍布,五台山的山峰似乎更多了几分灵气。初秋早晨的凉风夹杂了些许寒意,真切感受了避暑胜地的清凉,而此时的广州还是暑热难耐的。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只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名山,并不知到它并非一座山,而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游完五台山,其中印象较深的有塔院寺和菩萨顶,前者因为其内有高大的白塔,特别的引入注目。后者因为相传文殊菩萨就住在此山顶上,而文殊菩萨代表着聪明智慧,深得我们这支队伍的景仰。

菩萨顶金碧辉煌,绚丽多彩,从峰下仰望,菩萨顶前一百零八级陡峭的石阶,如悬挂在空中的天梯。有趣的是,文殊殿还有滴水大殿之称。过去,文殊殿有一块檐瓦,无论春夏秋,也无论阴晴雨,总是往下滴水。时间长了,文殊殿前的一处阶石上面成了蜂窝状。有人说,这是文殊菩萨灵验,广施雨露的缘故。虽然我们知道,这是建筑上的一种巧妙设计,但依然觉得蕴含故事的寺庙参观要好过单纯的科学考察。后院四口大锅和无舌狮的故事听起来也饶有趣味。

如今来来往往喧闹的游人已经打破了这佛国的清净,如果想虔诚地在佛像面前拜谒,每个都要排上两小时的长队。所幸殿内的参观人数较少,享受寺庙原有的清静,获得一份暂时的超凡脱俗。                  

攀悬空寺:领略惊心动魄的恒山第一胜景。 到达悬空寺因已临近景点的下班时间,大家下车后一路小跑直奔过去,这是再紧张的行程也未曾见过的紧急情况。

站稳脚步,仰望过去,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它则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即使不恐高的人也会紧张得手心发汗。

独特的建筑特色和令人匪夷所思的古代人类智慧,使悬空寺这一古老华夏文明的奇葩熠熠生辉。整座寺院建筑之奇、结构之巧、选址之险、文化多元、内涵深奥,可谓超凡脱俗,李白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但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便在“壮”上多加了一点。   

抚云岗石窟:膜拜来自东方的神韵和美。云冈石窟的庄严恢弘给人的感觉只能用“震撼”形容,仰望那些佛像,耳旁恍若传来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斧凿声,无数的小龛里雕刻着数不清的佛教故事。

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秀骨清像”的源头。

由于早期的石窟历时弥久,风化损毁比较严重,导游带我们参观的是八到十二窟。有云冈罕见的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有表情丰富的石雕群佛、有手执弦管的乐伎,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是研究我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观煤炭博物馆:接受趣味盎然的科普教育。山西之行的最后一站是中国煤炭博物馆,它颠覆了博物馆在人们心目中广博严谨但缺乏趣味的印象。3D视频直观生动的展示了火山爆发、恐龙灭绝、大量植物掩埋地下的场景以及这些植物转为褐煤、烟煤、无烟煤的过程,这些煤炭资源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贝,然而它是不可再生的,总有挖完的一天,这使我联想到途中导游对山西新一届领导人转型发展新思路的赞同。

博物馆的“模拟矿井”别具一格,游客们带着矿工帽,走在逼真的煤巷,昏暗而又潮湿,头顶的木架承载着看似真正的煤块,让人不自觉的小心起来,不远处的矿工雕塑拿着工具显出吃力的样子,开采巷道的早期机车已经光荣退休,我们的参观也随着我们乘坐的小小列车环绕一周后结束,然而,心中对矿工生命的担忧却久久挥之不去。

走过山西,你会发现:山西不是一块贫瘠的土地——灰蒙蒙的天空弥漫着黄土或煤炭,而是“每一寸土地,都打着五千年风雨的历史烙印,举手投足之间,不由得屏住呼吸,生怕一个不留神就踩疼了历史”。

Hztt_2012-10-31_08-59-31_9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