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双代会  历届资讯

第四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关于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我校办学效益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17-03-07浏览次数:5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促进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是保证学校现阶段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2.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是落实广东省规划任务和学校教育事业“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部署和《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的要求,2010年我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要达到28000人;2006年我校将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向教育部申报更名。除此之外,在“十一五”期间,我校要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完成北校园征地和建设,申建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等。我们只有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才能完成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任务,才能最终实现学校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3.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落实《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统一,坚持数量、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统一,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为实现学校“十一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4.总体目标是:建立科学的校内管理体制,实现校院二级管理;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全校各单位既分工又协作、团结干事谋发展的氛围;健全校内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做到学校办学依法依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牢固树立全成本核算意识,切实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学校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形成权责分明、节约高效、科学有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全面提高我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三、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意见

(一)管理体制改革

5.建立高效的校内管理体制。实行层级管理和管理中心下移,变直接管理为宏观管理,变控制管理为服务管理。

(二)教学管理与改革

6.大力加强专业建设。科学修订《专业建设总体规划》,继续巩固发展名牌专业,重点扶持有潜力的优势专业;着眼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细化人才培养规格和强化专业实践、专业应用环节为重点,深化改造传统专业;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严格规范建设新增专业;优先发展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专业。

7.大力加强课程建设。

8.深化教研、教改。进行教研教改项目的改革,突出全程式、综合式、立体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支持并鼓励教师开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等各方面的研究,并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以上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9.加强教学管理。全面修订、补充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性化;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奖励体系;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加大教学督导工作力度;加大教学改革支持力度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力度;切实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和完善教学单位和教研室的考核与评估制度,开展优秀教学单位、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秘书的年度评选与奖励。

10.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

(三)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管理与改革

11.强化学科建设。制定《学科建设“十一五”规划》,确保学校学科建设总体健康发展;健全学术委员会运作模式,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学科建设指导功能;制定《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遴选与管理办法》,按照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二个级别分别建立学科建设负责人制,明确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任务、职责、权力及其遴选条件和考核标准、考核程序,根据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和发展潜力、科研实力等因素,构建学科一级梯队和二级梯队;修订《重点学科建设评估与管理办法》,加大评估力度,促进更多重点学科尤其是省重点学科的建立;制订《特色学科强化办法》、《新兴学科激励办法》,明确选取标准,建立优进劣退机制。

12.壮大和完善研究生教育。找准我校研究生教育定位,确立做大做强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做好我校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加快任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步伐;以硕士点评估为契机,按照“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把工作重点之一转移到硕士点建设上来,投入专项建设经费,将硕士点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

13.健全科研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科研二级管理体制,将科研管理的工作、权利和职责尽量下放到各二级科研管理单位,充分发挥各二级科研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健全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和奖励体系,强化激励机制,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科研人员的奖励;建立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抵制学术上的不正之风。

14.加强科研机构和重点基地、重点实验室的管理。

15.加强科研项目的引进、设立与经费管理。通过制定《鼓励引进项目与经费实施办法》,加强科研项目的引进,鼓励与其他高校、企业、政府合作进行重大重点社科课题和自然科学、科学技术、产业开发课题研究,培养和锻炼科研队伍,同时,在规范使用经费的前提下,增强经费使用的可操作性;在校级科研项目中设立重点项目、博士启动项目、引进人才项目、一般项目、教学科研辅助专项资金项目、重点基地项目、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国家级初评入围扶植项目,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四)学生工作管理与改革

16.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纳入学校重点学科建设范畴;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校级重点课程进行建设,把思想理论教育与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将形势政策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范围,加强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

17.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管理体系,扩大社会实践教育的领域和模式,深化社会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建设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通过“奖、贷、助、补、缓”等方式完善奖学助学体系,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全面铺开辅导员进公寓工作。

18.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从。坚持积极而慎重地做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以学生党组织促进团组织和校风学风建设;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建设与管理,发挥它们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学生干部示范作用。

19.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按照“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要求,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育人职责,尤其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育人职责;以“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为目标,全面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中坚作用。

(五)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与改革

20.明确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由成教学院代表学校统一归口管理、集中办学,专业和课程所在单位有效参与的管理体制,有关二级教学单位参与制订专业教学计划、选订教材、选派任课教师、选派专业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和参加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等工作;完善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成人非学历教育的管理和指导。

21.加强全成本核算,完善分配制度。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方面,选定要素投入和产出变量,建立全成本核算模型,定期进行全成本核算;健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财务管理制度,定期进行预算、决算和财务分析;修改成人非学历教育分配制度,完善《广东商学院规定项目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粤商院[2001]59号),成人非学历教育在收入分配上向办学单位倾斜。

22.加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校外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外教学点管理,重点把好教学点准入关、监管关和考评关。

(六)人事管理与改革

23.探索人事管理改革的新路子。重点研究非事业编制人员的聘用与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规范教师的跨校使用和管理。

2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性。制定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5.建设数量足、素质高、结构优的师资队伍。

26.完善《校内津贴分配方案》,建立强激励、硬约束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校内津贴分配方案》,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确立校内津贴合理差,根据工作业绩,分别在教学、科研、职员系列内部岗位拉开津贴差距;拉开完成工作量与未完成工作量人员之间的津贴差距,对未完成工作量的人员加大扣发的力度。

27.加强教职工(含非事业编制职工)考勤、考核和奖励工作。

28.改革寒暑假值班等规章制度,合理安排机关、教辅、后勤人员以轮休的方式休息,严格控制假期加班值班费发放;修改《异地工作津贴发放办法》,合理调整异地工作津贴发放标准。

(七)财务管理与改革

29.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根据“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和“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加强科学预算,特别是要对学校各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评估,通过绩效评估指导财务预算工作;严格执行《广东商学院预算管理办法》(粤商院[2004]24号),强化预算管理,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从源头上减少超预算的支出。

30.强化成本核算意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建立一套科学的资金使用核算和评估指标体系,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做好预算资金节支工作;树立全成本核算意识,做好效益分析、绩效评价和项目跟踪问效工作,建立激励和约束双重机制;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加强群众对学校财务的监督力度。

31.加强横向科研课题经费的使用管理。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增强可操作性,调动教职工从事横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八)资产物业管理与改革

32.加强资产管理。做到现有资产帐、卡、物相符,确保学校资产不流失、不闲置;建立合理的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建立结构合理的设备采购专家库,加强设备招标评标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

33.改革图书、教材的采购方式。教材、图书等按规定须政府采购的一律实行政府采购,不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和服务商。

34.改变物业的承租方式。彻底清理学校出租经营物业,合同到期物业一律由资产处集中统一对外公开竞价招租,同时加强学校对其的监督。

(九)基建管理与改革

35.建立工程招标分权制衡相结合的内控机制。

36.提高工程招标透明度,加强工程招标监督。严格执行国家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法和有关政策文件规定;学校内邀标和议标项目一律上网或在学校校务专栏公示,择优录用好的单位上报学校批准后,组织好院内招标;所有工程招标都在学校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管下进行。

37.建立工程项目协调小组制度。制定规范的制度和操作程序;对于工作制度进行量化、数字化;对于工程项目中突发事件及时准确通报、协商和处理。

38.加强工程的勘查、设计、监理、施工的全程管理。基建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分权管理好职责内的工作;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和监督部门对工程的监督管理;做好工程建设相关参与单位的存档工作,为今后工作做好准备。

39.加强工程施工的质量、投资、工期控制。在招标过程中,工程量清单编制做到完整、准确,明确装饰材料品牌和规格,避免今后工程材料数量和单价发生变动而给控制投资带来困难;在招标文件和合同签订时,明确工程工期及违约责任处罚办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考核各工序节点,及时修订工期目标;在市区质检主管部门领导下,督促监理单位认真履行好合约义务,及时跟进抽检质量。

(十)后勤服务管理与改革

40.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在社会化条件成熟时,将管理和经营服务项目的部分或全部推向社会,实行社会化管理;将与校园稳定密切程度较低的校园清洁卫生、绿化养护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首先交由社会专业公司承担。

41.完善食堂、餐厅经营管理的监督、评估机制,改革食堂、餐厅经营服务模式,强化校内外多元主体相同平台、平等竞争的机制。

42.适时推行公务用车和教职工上下班交通用车改革,把降低的成本转化为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十一)实验室管理与改革

43.加强教学实验室的统一管理,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达到使用效率最大化。

44.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减少固定编制,启用流动编制;实行“实验技术岗位资格证书”制度,所有固定和流动编制的实验技术人员一律持证上岗;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轮流到实验室参加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及从事实验课研究和功能开发工作。

(十二)图书资料管理与改革

45.解决三个校区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共享共用问题。在集中管理模式下,采取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的办法解决纸质图书的共享共用问题,采用VPN、建立镜像站点等办法达到电子图书资料共享共用目的。

46.理顺图书馆内部管理方式。将过去的金字塔型模式,改变为以任务、服务为中心的各部门紧密合作的扁平型模式;理顺总馆与三水、增城分馆的关系,加强对分馆的业务指导;在图书馆内成立学科阅览室管理部,加强对各学科阅览室的管理和建设工作。

(十三)审计工作管理与改革

47.制定、完善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调查、委外审计、绩效评价等规章制度,加强对行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审计调查工作,规范委外审计条件、程序和管理,建立委外审计专家库,实行审计绩效评价。

(十四)纪检监察工作管理与改革

48.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征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逐步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依据《公务员法》,制定教职工违反校规校纪的处理办法。

(十五)安全稳定工作管理与改革

49.建立完善的人防、技防、物防三者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安全防范机制,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制定《广东商学院出租屋管理规定》,加强校园和住宅区内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度;完善网络的建设、管理、监督机制,完善值班制度。

(十六)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50.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积极推进校务公开。通过教代会、工代会等,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术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各种专门委员会在学校决策和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干部聘任、人事分配、调进调出、进修学习、财务管理、基础建设、物资采购等方面,加大校务公开的力度。

四、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实施

5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各负其责,全体教职工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大家的改革意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参与、全力推动改革的良好局面。

52.突出重点,稳步实施。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强化管理、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逐步到位。